電影:Beauty and the Beast美女與野獸
導演:Bill Condon
因為有迪士尼,美女與野獸這個故事可謂耳熟能詳,印象中沒有認真看完過整套動畫,但總知道故事內容,離不開「真愛戰勝一切」的框架。貝兒是一個美麗的女孩,喜歡閱讀,被小鎮上其他人視為怪胎,但加斯頓喜歡她的美貌想娶她為妻,她自然不願意嫁給一個空有皮囊但內裡是草包的男人,有天她父親出外遇險,她前往拯救父親時自願與父親交換,成為野獸的囚犯,野獸與城堡被下了咒語,因為他冷漠又冷血,不知愛為何物,女巫下咒要他必須要魔法玫瑰最後一塊花瓣掉落前學會如何去愛(而且別人又愛你= = )才能變回原形。結局就不多講了,自然是大團圓結局。
TVB Pearl前陣子播了Beauty and the Beast動畫版,終於有機會完整看一次動畫,迪士尼動畫是1991年,居然已經是20年前的事,但放在現在來看毫不過時,每首歌都是經典,而在現在3D動畫層出不窮時,我最愛的依然是這種手繪風。與迪士尼其他經典動畫不同,貝兒不是公主,沒有嬌生慣養的壞習慣,獨立堅強,又愛閱讀,愛冒險,這一點似乎與其他女主角很不一樣(雖然我沒有逐一對照過),從這一點來看,Emma Watson確實是演貝兒的最佳選擇。Beauty and the Beast這個故事其實有很多版本,上wikipedia一搜都已經有好幾套不同年代的作品,最著名的應該就是今年Emma Watson主演的和迪士尼動畫版,另外有一套我也很感興趣,是2014年Lea Seydoux主演的版本,她是我女神,而且故事更貼近原著,上網找了(比較)original的故事來看,居然發現自己原來以前有讀過原版,童書的博大精深也是不能小覷的。
電影版本比起動畫版本有不少改動,但這些改動令故事更圓滿,大概將這些改動歸為三類:
性/別議題
電影還未上映就已經很有話題性,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據說迪士尼在這電影裡面推出了第一個同性戀角色,將Gaston的跟班Lefou寫成一個暗戀Gaston的人,電影描繪得很subtle,如果不仔細看或者不知道Lefou的設定的話可能就會不注意到(就好像當年看百變小櫻覺得桃矢和雪兔、知世和小櫻之間多麼純潔),最重要的一個情節應該是Mrs. Teapot對Lefou說:You are too good for him 。雖然很subtle,但仍引起大風波,據聞馬來西亞當局禁止美女與野獸上映,也據聞有學校出通告提醒家長不應觀看此電影,但其實如果大家看過以後就會知道Lefou對Gaston的情誼真的很含蓄。當然,恐同心態實在難以捉摸,明光社總幹事也推薦這部電影,認為同志情節不明顯,還說支持同志平權的人大概會反對,因為電影將兩人寫成是奸角[1],我自然很歡迎,但其實蔡生此番說法即使撇除道德層面的討論也有挺多不妥之處:第一,他將動畫電影裡原本就有的歌舞情節,和Lefou對Gaston的仰慕單薄地理解為電影對他作為一個同性戀者的所有描繪(這是從新聞報道看回來的,他原文沒有如此講),其實是過於單薄;第二是電影其實沒有描繪過Gaston為同性戀者,是Lefou暗戀他而已,這恐怕是理解能力的問題;第三就是Lefou並不是單純的奸角,例如Lefou多次於心不忍勸告Gaston要回頭救Morris,最後又倒戈,他本質是個好人,這一點從電影開頭到結尾都沒有改變過,蔡生這個明顯是錯誤的理解。不多講了,電影本身也沒多著墨,但的確是個有趣的開始。同性戀本身並不是一個需要推廣的概念,因為同性戀者與我們其實根本就沒有區別,將他們劃作另一個群體去「宣傳」或者歧視他們,也不是很好的處理,當然,正因為歧視和誤解太多於是需要人們積極推廣同志平權,但最終目的其實是要人認識到我們是一樣的,也許這電影是一個好開始,你看不出來Lefou是同志?這就對了,因為他跟普通人根本就沒有分別。
居然寫了這麼多... 除了加入同性戀者外,我懷疑電影也有加入transgender角色,在衣櫃夫人以華麗衣服攻擊入侵者時,她對著那三個入侵者唱了一句Be free(類似這樣意思的),他們都被裝扮成貴婦模樣,兩個人一臉驚駭,最後一人卻是非常高興的,這個微小的地方看出來電影真的想放各種小眾角色進去(電影裡還有動畫原本沒有的黑人)。
Belle作為女主角也與眾不同。看了動畫版以後覺得Belle其實沒有我想像中那麼feminist,她喜歡閱讀但看的都是愛情小說為多,而且還是往往有王子作為英雄拯救公主的故事;她又慨歎小鎮的生活太悶,並不是她想要的,那她想要的是什麼生活呢?故事最終以她嫁給王子為結局,似乎暗示這種「幸福的皇室生活」就有趣得多,這根本是萬變不離其宗,脫離不了迪士尼公主故事的模式啊。Emma Watson做的Belle則有趣得多,的確貫徹了她作為一個女性主義者的宗旨,例如:Belle自己也參與在她父親的發明,展現出聰明的頭腦;她發明了一個「洗衣機」;她教小鎮裡的小女孩讀書識字;她喜歡看romance但也喜歡看其他類別的書;野獸有女巫一個讓他可以穿梭倒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寶物,這正對應著她認為有趣的生活;她還很witty的指出野獸喜歡看的劍呀打鬥呀的故事同樣也是一種romance.... 憑記憶只數出了這幾段,但真的見到Belle在這套電影中真正成為了一個獨立聰慧又善良的女人,好幾次見Belle四處adventure,螢幕上幾乎見到了Hermione妙麗的身影,無論如何,這兩個角色都必然會是Emma Watson的代表作。
愛上野獸的stockholm syndrome?
前面廢話多了,接下來恐怕寫不到這麼長去平衡篇幅,不過算了。美女與野獸其中一個爭議是它是一個非常具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特色的故事,Belle被囚禁但後來愛上了囚禁她的野獸,相當政治不正確。電影裡則多加了關於野獸的故事,讓Belle和野獸的愛情來得更自然一點。片中用了一些篇幅講述野獸的童年,解釋他如何從一個人見人愛的可愛小王子成長為一個冷酷無情的人,某程度上是要給他辯護,他天生並不是一個不懂得愛也不值得人愛的人;另外也加上了野獸學識廣博這個特質,不僅擁有一座大圖書館,自己也真是一個愛書之人;他還有女巫送給他的禮物,讓他可以隨意去世上任何一個角落,簡直是正中紅心(雖然,女巫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情真是很難解釋)。這些細節的鋪排讓Belle愛上野獸顯得沒那麼突兀,動畫裡純粹是形容因為Belle發現野獸其實是一個好人,就愛上了他,那恐怕是最最簡化的描繪,如果因為別人是好人而愛上他,世上好人何其多,何必單戀一支花呢(同理,世上仆街也一樣多)?這算是挺有意思的改動,讓整個故事都更合理了。
愛
迪士尼故事離不開愛這個宗旨,除了愛情以外,親情、友情也是重要的主題,除了公主故事比較偏向於愛情以外,其他故事都豐富得多,Belle也是一樣,因為她不是公主,人物其實比較立體,電影也有好好把握這一點將故事講得更豐富。Belle父親Morris據動畫所言是一個古怪的發明家,電影版則不是,是一個慈愛智慧的藝術家,他愛自己妻子也愛自己女兒,知道小鎮人們的愚昧而鼓勵女兒過一個不同的人生,特別講到Belle請野獸帶自己到小時候巴黎家裡的閣樓,這一段著墨不多,但足以讓人知道Morris對妻子與女兒的愛。城堡裡的管工也不是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以前動畫裡沒有多講他們的故事,電影中講他們原本是有家人的,變為傢俱以後家人忘記他們了,若野獸的魔咒沒有解開,他們就永遠都會成為死物,他們的家人也將永遠遺忘他們,這一點我覺得很powerful,這個懲罰不僅是要給冷酷無情的王子和放縱王子的管工,還有一班村民,於是女巫下咒後沒有離開,她一直以寡婦Agatha的身份留在村裡,冷眼旁觀村民的作為,村民也並不是全然無辜的人,他們的趨炎附勢,對無辜者的壓迫或袖手旁觀,都是一種邪惡和無情(很難講是前因還是後果,但anyway),到魔咒解開,村民才得以繼續可以愛,並學習如何去愛。
電影的音樂也很出色,重新邀請演員重唱動畫歌曲,好好聽,Beauty and the Beast這首歌更是動人,我小時候一聽就愛上,可說是迪士尼最浪漫的一首歌。
後話,斷斷續續這篇blog打了半個月,講的都是簡單事情,但就是沒有動力繼續... 唉
出處:
[1] https://www.facebook.com/choichisum/posts/1439543239402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