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BJ有喜
導演:Sharon Maguire
以前就有聽說過這套系列,但從來不知道內容是什麼。而我本來也不喜歡看喜劇,總覺得付錢然後嘻嘻哈哈一輪,不知道有何意義,更何況我很多時看笑片都是笑不出的。但這套電影確令我很驚喜。
我沒有看過前傳,希望沒有理解錯它的故事。剛過了43歲生日的Bridget Jones繼續單身,同事兼好友帶她到草地音樂節狂歡慶祝,又鼓勵她積極追求一夜情,她也誤打誤撞進錯了別人的帳篷,一見居然還是之前幫過她的帥哥Jack,就順理成章上了床。後來她又在另一個場合,第二次重遇多年來離離合合的前男友Mark,聽說對方要離婚,又糊里糊塗上了床。然後她發現自己懷孕了,還不知道是誰的孩子。後面就是兩個男人大鬥法。
大綱真的很短,因為故事真的很簡單,但我卻真是笑足全場。我之所以會看這套戲完全是個美麗的錯誤,進錯了電影院,我一看到電影開場完全是晴天霹靂,這到底是什麼鬼居然是套喜劇啊啊啊啊啊。不過這倒是久違了的很開心的一晚,笑足全場,笑到喊。
電影裡面有許多笑位都是黃色笑話,這我倒是不介意的,我覺得好笑的黃色笑話非常難得,要露骨又不能下流,把握好尺度和火侯很重要,而且還要夠巧妙,夠意想不到才算成功。其實好多笑位都不記得了,記得的都應該真係幾好笑,例如第一場喪禮中BJ上前講悼詞,deeply touched many of us那裡笑死我了;BJ直播show時講電話於是主持人Miranda一臉正經的問錯問題;Mark被攝影師要求親一下嬰兒契女結果理解錯了意思親了BJ;BJ一直半推半就想叫醫生猜測誰會是孩子的父親;BJ Mark和Jack在那間意大利餐廳攤牌那個侍應的搞怪表情;Mark懶型地丟開了響著的手機以示BJ第一結果丟掉了手機以後無法叫的士送BJ去醫院...... 太多了都忘記了。我原本以為看錯了電影是很disastrous的,但笑了一晚也算是個好結果。
看這套電影也很有親切感。不知道為什麼,我開始看電影會留意電影和演員的背景,BJ單身日記是英國電影,主要都是英國演員拍的,在倫敦取景,感覺真親切,我很喜歡英國,也到過倫敦,當時還去過BBC參觀。一直看Mark的時候還覺得好眼熟,我認得他是皇上無話兒的演員Colin Firth,之後上網搜尋才發現,原來他還是Pride and Prejudice裡面的Mr. Darcy(而網上說BJ單身日記原本就是傲慢與偏見的reinterpretation)啊啊啊啊oh my god! 而由此可見也可反映出我對電影是多麼的無知,除了blockbusters以外我就毫無認識了。還有女主角Renee Zellweger,電影中偶爾有些flashback,以前的她比較圓潤,看起來有點傻,青春無敵,現在變了好多,但我卻更喜歡現在的她,更有一種成熟韻味,能繼續看她拍其他電影就好了。
電影好笑,也帶給我不少思考,因為它說的是一個平凡女子的故事,如同我們每天日常生活發生的故事,有一樣又不一樣。我的思緒很雜亂,就姑且以小標題整理。
女人四十
故事以BJ踏入43歲開始,又是單身的一年,又是空虛寂寞凍的一年。如果她還是二十歲的青春少艾,她人生還有許多可能性,不論她是縱橫情場的情聖還是無人追求的單身貴族,她都依然可以大條道理繼續過自己的生活,四十歲就無呢支歌仔唱,你要麼單身一輩子,要麼趕緊找人嫁了而且還得快快生個孩子。BJ正身處這個尷尬的年紀。愛情的年齡歧視總是嚴重的,人們總是想像只有二十歲的年輕人才會談戀愛,而三十歲以上的都不是愛情,所以黎耀祥和毛舜均的世紀之吻這麼轟動。年齡又是殘酷的,特別對女人,男人四十歲時正值壯年,女人卻開始現老態了,即使你不如此覺得,但人家就是這樣覺得的。我一路看一路想,我自己40歲時會是如何的樣子呢?我常常說,我也許不是真的怕老,我是怕我自己老得沒有老的樣子,老但不優雅,老但沒智慧,那就真的是白活了。而其實BJ的中年危機也有好好的得到解決,依然保養得宜,最終找到好歸宿,工作發展也不錯(起碼有班好同事)。不知道我40歲時會如何呢。會不會像現在一般痛苦呢。
愛一個人
從前中學時大家最常討論的哲學問題是:怎樣才算愛一個人呢?見到他會面紅心跳?時時刻刻想著他?事事想他好?上課會偷望他?以前大家又很喜歡問:你喜歡什麼類型的人?後來會慢慢發現這個問題有兩個難處,一是我愛過的人性格都不相近,二是很難將人分成不同類型,這種問題還是一笑置之。又有一個常見問題但我是從來沒有機會問人或被問過的:你愛我什麼?這種問題也是很難回答的,如果你愛的是他的外貌,那到他老了你又不愛他;如果你愛的是他的內涵,那其實有內涵的人有很多啊,why him?如果你相信有the only one,那你注定會痛苦一生。如果你不相信the only one,那又似乎愛上誰都無所謂。電影裡面Jack是一個百萬富翁,他聲稱找到了一條真愛方程式,可以計算出大家的相襯指數,他為人風趣幽默浪漫體貼,BJ很喜歡他,任何人都會喜歡他;但Mark是個嚴肅的律師,不苟言笑,性格又古板,他也知道自己完全被比下去,見到Jack與BJ開心談笑,他又似乎那麼了解她,他甚至上了Jack創辦的網站偷偷搜尋他們兩個跟BJ的配襯度(當然Jack與BJ是100%)。但最後BJ還是選擇了Mark。她自己也說不清。很多故事裡的浪漫愛都是無法言喻的,例如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的一見鍾情;又如偶像劇裡無端端會愛上總裁的橋段;又例如為什麼選擇Mark而不是Jack,這種無法言喻是好還是不好,又似乎是很難下定論的一回事,我以前常常覺得,這種浪漫愛的橋段都是毒藥,讓人們對愛情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覺得愛情可以虛無飄渺、毫無根基地培養起來;但有時又會想,如果人必須因為對方是一個好人你才會去愛,那你能愛上世界上的誰呢?愛的本質真是複雜。以前上過一點愛情哲學的課,但自己沒多思考過。心理學也有講愛情的理論,最有影響力的想必是Rosenberg的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他講愛情有三個元素:passion, intimacy和commitment,三個元素皆有是最圓滿的狀態,理論講是這樣講,但我想,最重要的還是雙方期望一致。
孩子
身邊陸續有朋友開始結婚,甚至有人已經成了母親。孩子的出生有不同/多種意義,但不論如何都必然是人生大事。像BJ四十歲突然懷孕,這個孩子就算是個意外,也許也能當是份禮物,女人能生育的時間很短,要為事業拼搏同時又要兼顧家庭是很困難的事,她總算是趕上了尾班車,儘管她知道自己懷孕的那一下驚訝萬分,照超聲波時又覺得她的孩子是她見過最美好的事物。對啊,就算她最後不選擇Jack也不選擇Mark,有了孩子她的世界也會從此不一樣,我覺得她即使做單親媽媽也能過得很快活,起碼她不再是自己一個人。從前我覺得生孩子真是對女性的壓迫,我覺得自己以後不會結婚也不會生孩子,想要有自己的生活,最近一年反而有新的想法,我還是怕生育的那種痛,但我開始明白看著孩子長大成人那種幸福,兒女長大以後會是你最好的朋友(就如我現在分擔我母親的快樂與痛苦),而我又很怕死亡,傳承於我而言是一種解脫,讓我未至於覺得人死了就空無一物。
家庭
電影裡有處很有趣的,是講BJ的母親參選(我不是很知道她的背景),但類似是她原本是以保守的姿態參選,說要捍衛傳統家庭價值,但一知道女兒懷孕了以後就很高興,也顧不得她女兒是個單親媽媽,轉而就以liberal姿態參選。這一段我沒看清,不肯定有沒有理解錯了故事的發展,看到這一幕感受很複雜,一是你完全看到了BJ父母對她的愛,因為愛,就算你原本不認同這種「破壞家庭價值」的舉動,你也會維護她;二是又覺得有點難過,光憑著愛不能改變小眾在這社會上面對的苦況與歧視。歐美真的已經算比較前衛了吧,像BJ與Mark結婚,是Jack抱著孩子(也許是意味著孩子是Jack的),但還是能一起相處愉快,這在香港簡直是天方夜譚。
不完美的人
我看完這套電影最大的感動是來自於BJ明明是個如此不完美的人但仍然有美好的結局。所謂美好的人生不是說找個人成功嫁出去就算美好,例如你知道BJ雖然工作有時一塌糊塗但起碼她離職以前還是小有成就的;例如她有愛護她的家人而她也愛她的家人;她積極開始新關係而且積極面對以後的人生,還有一大堆支持她的朋友。我一路看著錯誤的電影心裡一路痛罵自己是個如此愚蠢on9的人,又勾起潛藏已久的自我憎恨,但我見到BJ明明比我更愚鈍但又能有這樣的人生,我就知道自己不應放棄,最感動是最後BJ分娩後全個電視台的同事一起興奮慶祝又笑又跳,家人朋友的愛勝於一切,不論你是如何不完美的人,最重要是先愛自己,然後愛人,然後別人也會愛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